2023招生简章
STUDENT RECRUITMENT BROCHUR
普高高复热线:0571-88211505
职教高复/三年制高考班热线:0571-88219085

要点问答:为什么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时间:2019-12-12 分类:十九届四中

编者按: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对全会《决定》进行了全面阐释,是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权威辅导材料。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其中系列文章,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摘选其中内容,推出学习要点问答,以飨读者。今日推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要点问答。

点击图片开始学习

为什么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柱、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回顾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创造一个个人间奇迹,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靠的就是共同理想信念的凝聚和鼓舞。历史和现实表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是我们的显著优势所在,都是我们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

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理想信念教育也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战略性任务,做到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

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深厚基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形成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如何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

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首先要强化法律法规的价值导向,推动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

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贯穿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

要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坚持法律的规范性和引领性相结合,积极推进立改废释,特别是要聚焦道德约束不足、法律规范缺失的重点领域,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更好用法治的力量引领正确的价值判断、树立正义的道德天平。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是推动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保障。

要不断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使规范社会治理的过程成为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公共政策与群众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影响更切实、更直接、更广泛。

要坚持政策目标和价值目标相统一,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政策制定和实施之中,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推动形成有效传导社会主流价值的政策体系,实现公共政策和核心价值观建设良性互动。

如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贵在继承、重在创新。

不忘本来才能更好面向未来。要本着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进一步把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宝库梳理好、开掘好,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守住中华文化本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要在梳理、甄别、萃取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学校教育、媒体传播、文艺创作、礼仪推广、民间传承等途径,广泛宣传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中华文化在一代代接续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守正创新才能历久弥新。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增强中华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胸怀。要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更好地涵育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如何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关键是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有效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

要大力扶持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建立健全孵化培育机制,完善和落实志愿服务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参加公益创投、获取政府补贴和社会捐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开放。

要精心培育志愿服务队伍,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机制,开展高水平、精准化的教育培训,分领域、分层次培养骨干队伍和专业力量。志愿服务项目和阵地,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依托。

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百姓生活,设计一批高质量、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打造一批示范性强、影响力大的品牌。

要扩大志愿服务站点的覆盖面,以城乡社区、公共场所、窗口单位为重点,推动志愿服务进医院、进车站、进商场、进景区,推进社区、高校志愿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实现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志愿服务阵地的全覆盖。

要加强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完善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制定实施志愿者嘉许和回馈办法,健全志愿服务星级认定制度,重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形成有利于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什么要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始终重视诚信、倡导诚信、弘扬诚信,明确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诚信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基础在于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

要推动各个领域建立信用信息记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信用信息管理制度,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要完善多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联动机制,畅通守信“绿色通道”,加强失信惩戒,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使褒扬守信、惩戒失信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和自觉行动。

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广泛宣传普及与市场经济和现代治理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积极培育诚信文化,使诚实守信成为人们的内在追求和行为习惯。

要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制定诚信公约,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不断提高。